清晨时分,这个城市还在酣眠中,有这样一群人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当黎明的第一束阳光穿透天空一角,他们在车站向五湖四海的新生及家长们送上第一声来自后勤集团运输服务中心的问候。
在厦门火车站,有一群从凌晨5:00就开工的车队老师傅们,在新生到来前,他们已经守候多时,没有帐篷和桌椅,他们就把车厢当作移动的临时工作点。午间11点,迎来了新生出站的高峰期,师傅们顶着烈日一趟趟地承运。为了让新生和家长早点到校赶上饭点,有的师傅连饭都顾不上吃,等跑完一趟回来后已是“冷饭凉汤”。据统计,南站最繁忙时一小时内调用了9部53座的大客车。
在厦门北站,7:30,7部厦大的通勤班车整齐划一地停在迎新点,在静静地等待着新生们的到来,8:00,此次合作的第三方公司的18部车辆也陆续到位。“早上很早就起来了,出门的时候早餐工程还没出来呢,就怕耽误了行程,早早地就先把志愿者拉到这里了”,中心驾驶员魏师傅笑着说,“根据时刻表,晚上11点要接完最后一批学生才能归队。”北站运程长,用车量大,加上翔安隧道拥堵,所以有的师傅开车前不敢喝水,怕路上麻烦。
在嘉庚广场和科艺中心,要去海韵学生公寓的学生和家长们都在这换乘。“轰轰轰”的发动机轰鸣声不绝于耳,到了海韵,学生们下了一批,立马又上了一批返回校本部的学生,如此往复。“往年至少要跑10趟,今年只多不少”,中心驾驶员赖师傅说,从本部到海韵,短短的一段路,平常往返不过二十来分钟,在迎新季时却要用近一个小时。
在翔安校区,四部大黄客车早早抵达迎新现场,听从调度安排。“早上起来检查一下车子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马上要求换车或顶替,不能和新生们失约”,翔安校区的彭师傅说,虽然没有约定,但是这比约定还重要,今年翔安校区注册新生近3000人。
中心的管理层人员全员出动,分别驻扎在厦门北站、火车站、嘉庚广场、海韵学生公寓、翔安校区,密切关注所在区域承运动态,做好现场与总调度的实时联系。在迎新的两天里,帮助学生家长找回了电脑、手机、行李箱等总价值上万的物品,学生家长发来的一条条感谢短信,让大家倍感欣慰。虽然嗓子喊哑了,手机快打爆了,衣服湿了又干,虽然微信运动显示一天下来走了1万多步,实际数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尽管如此,大家仍坚守在各自岗位。
今年的迎新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些,原本分开的本硕博迎新今年“二合一”,两天时间需要迎接新生1万多名。中心提前部署,思密周全,制定运输方案后,中心主任谢伟锋邀请保卫处交通与防火科陈安鹭、此次合作的三家第三方运输车队(辉雄公司、特运客运、特运物流)召开安全会议,要求第三方提供车辆安全记录表和维修情况表留存备案,并强调他们要各自开展内部安全会。同时谢伟锋与保卫处、第三方运输公司踩点迎新路线,为17年迎新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9月10日下午18:00,客车共运行了380余趟次;货车方面,5吨车使用近80车次,3吨车使用60余车次,运送吨位达250余吨;承载学生家长、志愿者近15000人次。在此次高频率高强度的迎新任务中体现了中心用车紧凑,忙而不乱的调度水平,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这是一群默默奉献的“隐形人”,他们起得比志愿者们早,回得比志愿者们晚;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完成嘉院迎新、宿舍回迁、金砖会晤志愿者回迁等三连轴转的工作后,依然保持超高的服务标准,转身投入迎新工作中;在这个“看不见”的岗位上,运输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为每一次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默默奉献。大家带着后勤人满满的心意,用实际行动真诚欢迎17级新生们的到来!
文/运输服务中心 林婷
图/运输服务中心
厦门火车站迎新运输现场。
厦门北站迎新运输现场。
嘉庚广场、海韵园区、翔安校区的迎新运输现场。
图为第三方运输公司开展驾驶员迎新安全强调会。
图为厦门北站、南站迎新路线踩点;与保卫处检查第三方外包公司车辆维修及出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