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0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林琳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以《强化服务 发挥餐饮工作育人功能》为题做了交流发言。5月27日,厦门大学报的理论与实践版块刊登了发言稿。原文如下:
强化服务 发挥餐饮工作育人功能
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林琳
有人说:高校第一重要是课堂,第二重要是食堂。课堂“教书育人”,食堂“服务育人”。我们正是紧紧抓住“育人”这一宗旨,将“强化服务,发挥餐饮工作育人功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奏响锅碗瓢盆育人交响曲!
后勤集团注重为同学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双营养”,让大家胃口好、精神好。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对广大同学们来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粮食,更需要精神上的粮食。物质补身体之钙,精神补灵魂之钙。有了钙才能直立行走成为顶天立地的人。为此,我们在餐厅里因地制宜,通过可视化方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厦大校友名师名言、社会公德、勤俭节约、餐饮相关常识、季节性饮食的温馨提示等。我们设置失物招领处,倡导拾金不昧;设立自助收碗台,引导同学们自助分类回收碗筷,培养尊重劳动、自我约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们餐厅的LED显示屏,经常根据季节、天气等变化,发布养生信息、灾害天气预报等,为同学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去年“莫兰蒂”台风来袭后的那个清晨,校园一片狼藉,在同学们忐忑无助的时候,食堂的LED显示屏上真情地写道:“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在!”“台风无情人有情”等标语,温暖着同学们的心。当天,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莫兰蒂”影响时,特别播出了我们餐厅这一感人的画面。
后勤集团引导广大同学们成为食堂的“主人翁”,把学校食堂建成家里的厅堂。通过开展膳食恳谈会、315权益日活动、学生美食品鉴会、食堂工作体验日等活动,让广大同学们直接参与到食堂的工作中来,在沟通和体验过程中学到本领,领悟启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比如,南光餐厅的留言本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厦大食堂文化,在网络上走红。前不久有同学问:红豆糯米团子为什么只剩下红豆了?我们餐厅就在留言本上回复:部分同学反映不忍心对“小天孙”下手,于是我们很有人情味地让他下线了!这个回复里头提到的“小天孙”是最近很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人物,小名就叫糯米团子。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让餐饮服务更具人情味,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了餐厅的粉丝。
后勤集团努力让食堂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加油站”,推动食堂服务课堂。我们将落实学校免费米饭政策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多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排队日”活动,引导学生按需购餐、节约用餐、文明就餐,做到“光盘”。我们精心准备“毕业生冷餐会”,努力通过优质的服务给毕业生上了感恩母校的最后一堂课。我们的学生公寓第一餐厅还设置了“匀饭处”,同学们在打饭后,觉得米饭过多,可将盘中的米饭拨到匀饭处;觉得米饭太少,可从匀饭处补一些米饭,以此来满足同学们对米饭需求量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减少浪费。免费米饭和光盘行动实施后,我们有的餐厅泔水量从2700公斤/年,降低到1800公斤/年,减少了900公斤。“央广新闻”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宣传了我校免费米饭和光盘行动所取得的成绩。
后勤集团全心凝聚食堂内涵发展的“正能量”,以“走心”的行动影响人心。后勤集团党委先后在15年和16年举办了两期“感动在后勤,我身边的好员工”评选活动,将感人的员工事迹,在网上、校园内设立宣传展板等形式,广泛发动同学们参与投票,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
在“感动在后勤”颁奖暨职工联欢会上,我们推送的原创歌曲《厦大餐饮之歌》,校宣传部及时通过厦大微信公众号传遍全球,这是校友的回忆、是厦大餐饮人的心声。
此外,拾金不昧已经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来各餐厅拾到师生遗留物品达2795件,价值高达20万元。为此我们也收到了大量情感真挚的表扬信、感谢信。曾有老人在我们餐厅就餐时遗落假牙,员工扒泔水垃圾两小时终于找到,老人特意致电厦门晚报表示感谢。这些都成为我们“服务育人”的生动案例。
后勤集团正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服务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曾两次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表彰,还被授予“福建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6年,我们中心多位职工获得了“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华金厨奖”、“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人物”、“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餐饮服务的育人功能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和内容,饮食服务中心必将在校党委和后勤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将厦大餐饮建设成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